首頁 » 小麥契作日記(2)要顧小麥,嘛愛顧電腦

小麥契作日記(2)要顧小麥,嘛愛顧電腦

苑裡的風總是大得非常熱情,走在田間有種快要被吹走的感覺,陳文龍農友帶著可以遮風擋雨的絨毛帽,從容地行走在麥田間。

他走入地勢較高、小麥也長得較快較好的那塊麥田間,檢視著已經開始抽穗的小麥,他解釋著抽穗前,小麥會先「大肚」,又叫孕穗,等到時機成熟時,就開始抽穗。他說,一株小麥裡,有的孽抽得快,有的抽得慢,「但小麥很特別,和稻米不同,同株小麥,早抽的會等慢抽的,啊就等大家都抽好了才會同時一起灌漿,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,但就是覺得很趣味。」

接著巡到另兩塊地勢較低的麥田,陳文龍憂心地看著仍然長不高的小麥草,他憂心地說,這次可能真的被大雨害慘了,「一定不會太好看的。」他苦哈哈地說。

IMG_1031

天氣導致小麥長不好,這樣的狀況得用電腦回報給喜願小麥的施總監,是契作農友的任務之一。喜願小麥有一生產履歷的網站,農友上網登入小麥生長的情形,消費者則可鍵入履歷批號就可以查閱麥田情形。陳文龍很勤奮地以每週至少一次的頻率更新他的紀錄,這對六十歲的他來說並不容易,不僅要懂得操作數位相機,還要會連線上網、打字。陳文龍帶上眼鏡,瞇著眼睛看著螢幕和鍵盤,謹慎地按下開機鍵,再用滑鼠點擊網路連線,再開瀏覽器頁面,慢慢地鍵入網址。

他不懂英文,所以這些字母對他而言就是一個一個圖像而已,打起字來格外吃力。「而且啊,我注音不好啦,講話有台灣國語,認得這個字,但卻不知道怎麼拼音,就打不出來啦。」

陳文龍說他上了整整四十堂課,才曉得「電腦」、「上網」是怎麼回事。那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,有一基金會出錢在他村子附近欲免費教授電腦課程,因為白天大家都農忙,所以最後敲定上課時間為平日的晚上,於是村子裡和他一樣歲數的農夫們便在晚上一起上電腦課,學習如何用鍵盤和滑鼠耕作。

老師在前面教如何「上傳照片」或「傳送郵件」的時候,他就把一個一個步驟都抄寫下來,密密麻的字跡佈滿陳舊的筆記本。「我都是一指神功啦!」他一邊笑說自己打字速度很慢,一邊指著螢幕裡他拍的照片,以一種好像是在介紹自己的孩子的神情在介紹螢幕裏的麥田。

IMG_0709
開心地介紹自己拍的小麥照片的陳文龍

他勤奮地更新麥田紀事,也勤奮地學習新知,問他最常上網做什麼,他開心地說:「學唱歌!」隨即拿出另一本筆記本,翻開來看,原來抄滿了多首國台語流行歌的歌詞,他邊得意地翻閱,邊隨性地哼起歌來。

房外正在撥黑豆的太太聞聲進門。「我太太比我更愛搶電腦唱歌柳!」陳文龍兔槽說。

此時,田間的勇壯農人,變身成了柔情鐵漢。

延伸閱讀

好農壯遊(3) 老農+小農的麥田見學
為期三天的好農壯遊,其中一個行程是拜訪麥田見學計畫的橋德國小,他們在今年十一月底,於校園內開闢了20平方米的面積,讓師生們一起種小麥,也勤勞更新在喜願小麥生產履歷上的種植紀錄。就算行程再緊湊,壯遊團這群熱血的「老農夫」一定要見見這些優秀的「小農夫」。

好農壯遊(2) 安慰受傷小麥之旅
在台灣推廣「本土小麥雜糧復育」的施明煌先生,與契作的農友們於上週展開「好農壯遊」環島行程,拜訪各地種植小麥大豆的農友,以觀察不同田區的環境與作物 生長,交流種植經驗和技術。上下游新聞市集全程參與「好農壯遊」,記錄這一趟頗具里程碑意義的「本土雜糧復育 環島之旅」與農民見學過程。
好農壯遊(1) 小麥、大豆復耕農 充電之旅
頂著寒風,由喜願行施明煌總兼領隊的「好農壯遊」團,共20多位參與小麥、大豆復耕的農友進行3天環島觀摩行程,拜訪各地農友,並與育種專家學者交流耕作、加工、產銷等知識;此行,可說是台灣民間努力提升糧食自給率的里程碑。
全台40小學大集合:麥田見學,GO!
「農友,對不起!我們來晚了」。有鑑於「食物教育是環境教育中與個人切身最密切的一環」,長期推動台灣本土小麥種植的「喜願小麥契作農友團」與今年七月新 成立的「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」,選在號稱全國農業首都的雲林,合作發表「麥田見學」培育計畫。目前全台已有40所國小與在家自學團體響應。
台灣小麥,好久不見!專題導覽
台灣的小麥需要練習,從產到銷,從精神鼓勵到實際支持,都需要大家來牽成。上下游 News&Market 自製專題「台灣小麥,好久不見!」訪問了這一波小麥革命的重要推手,是他們的態度與堅持,開展出了新的可能。讓我們一起來到麥田現場,為台灣小麥加油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