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» 編輯報告 » 第 2 頁

分類: 編輯報告

[編輯報告] 以工換糧,茉莉、小花環島去!

「你可以叫我們 “台北俗”,而我們的目標,就是有一天擺脫這個命題!」

茉莉、小花,這兩個台北女生,很有志氣的宣稱。

她們騎上單車,要用自己的雙腳在台灣環島一圈。特別的是,茉莉、小花會用「以工換糧」的方式,沿路拜訪農友和他們的生產基地,並且將農務、勞動、炊事、生活的體驗,用文字圖片記錄下來。

這個隨時有意外驚喜的旅程,對兩個都市女生,真可說是 台北俗,冒個險

「我們選擇以環島的方式親近農村,不只是栽夢。在這兩輪生活的三個月中,我們將採以工換糧的方式,承載一些與自然互善的農耕智慧,純樸互助的生活態度,並希望能搭起城市與農村間的橋梁。」

Read more

[編輯報告] 716,農民重返凱道

週三,和台灣農村陣線的蔡培慧、林樂昕,蠻野心足的王佳真,一起前往新竹二重埔,和捍衛農鄉聯盟的會長劉慶昌先生見面。

劉大哥家前面的田邊空地,堆起了一达达用稻草和竹片編織的屋簷,和一落落芒草綁成的草束。7月16、17 日,來自台灣各地的農民、自救會、援農的朋友們,要用這些草仔,在凱達格蘭大道的總統府前,起厝啦!

「今年的716,我們要重返凱道,讓凱道變成農村,再次展現我們對土地正義的訴求。」農陣發言人蔡培慧說。

去年的717,來自大埔、相思寮、灣寶、二重埔、璞玉、土城等面臨土地徵收的農民和民眾,一起夜宿凱道,要求「圈地惡法 立即停止」,當時農民在凱道上種滿了「凱稻」,把被怪手鏟平的田「種回去」。一年過去了,散布在各地的「凱稻」,在農人殷勤地呵護下,已經收成了兩次。而捍衛土地正義的民間力量,一年來也不曾停歇,各地反徵收自救會連結成更堅實的捍衛農鄉聯盟,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也已經出爐。

「然而,去年 717 的訴求並未獲得根本解決」,蔡培慧說,「土地浮濫徵收仍未停止,這絕非一時一地的事件,而是結構性的問題。在全球糧食危機威脅、台灣糧食自給率僅 32% 的情況下,台灣農地並未得到捍衛,水資源調配的問題也日益嚴重。我們認為,水土是公共資源,不應任由財團、企業把持炒作,我們必須再站出來,要求政府保護水土,堅持土地的公理與正義,維護台灣的永續發展。」

716 當天,他們要把台灣最鄉土的農村茅舍、穀堆、椅條仔、農具、碾米機、竹籬,搬到凱道上,展現維護農業的決心 ; 還有十台爆米花機,將對著總統府,大聲「爆」出農民的心聲!

傍晚5-6點,各地農友、自救會將帶來他們親手耕作、製作的農特產與食物,在現場與各捷運站,進行「土地與餐桌:城鄉鬥陣行動」發送、義賣活動。

晚上6:30開始「水與土—生命與正義晚會」、10-12點的「大樹腳公民論壇」,邀請彭明輝、徐世榮、廖本全、鍾永豐等幾十位講者,和參與的民眾一起探討土義正義、糧食危機下的農業政策、水資源分配、都市變更計畫中的農地等等問題。

717 清晨,拜神敬天。同時在凱道上曬稻穀,宣示捍衛土地正義、守護糧食安全、永續水資源。

農村的危機,就是全民的危機。捍衛農鄉聯盟與台灣農村陣線邀請民眾,716、717與農民一起重返凱道,捍衛土地正義。

最新行動訊息請見:

新聞連絡、志工募集、活動捐款:

台灣農村陣線 林樂昕 0922-696075 許博任 0986-611914 蔡培慧0932-349866

 

 

 

 

上圖:去年717 夜宿凱道。台灣農村陣線提供。    下圖:捍衛農鄉聯盟會長劉慶昌、二重埔的農友,連續幾週忙著清晨就上山割芒草、手編稻草,716要在凱道重現台灣農村茅舍。空氣中飄著稻草的清香。攝影/上下游。

[編輯報告] 樂媽慧宜、樂樂的三分蘿蔔田

嫁入美濃的慧宜,是樂樂農場的女主人。

樂樂農場 的名稱,來自慧宜和先生朱老大的寶貝孩子– 樂樂。三分大的蘿蔔田,是朱老大特意留給樂媽、樂樂一起玩一起種的 ; 他自己則負責照顧玉米田、番茄園、玉荷包園和芭蕉園。樂樂每天和樂媽一起下田,種出了甜美、脆爽的美濃名物–白玉小蘿蔔,這田,也是樂樂嬉耍的遊樂場。

「好好務農,才能好好生活」,慧宜說,「延續農家的務農生活,是我們要送給樂樂的成年禮。」

Read more

[編輯報告] 茶山部落,上帝的農園

週三在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「碗中的未來」論壇上,見到了阿里山珈雅瑪茶山部落的劉南英。

南英和大家分享了茶山部落88災後重建的過程。水災沖毀了部落的觀光資源,但原住民朋友決定在自己的土地上站起來,去年,他們恢復了特有的共享文化,以共同耕作的方式,無毒栽培部落原生種的雜糧作物,並建立了茶山雜糧產銷班。去年小量種植的香糯米、糯小米、紅白薏仁、芥菜,還有麻竹筍的加工,透過網路、親朋好友的推薦,加上部份企業訂購,有很好的口碑,銷路也不錯。

今年是完整耕作的一年,更多農友投入耕作、擴大了耕地面積。第一期農作於 6-7 月收成,這時候,部落朋友正忙著「收小米,整地準備種香糯米,收紅薏仁,薑拔草蓋土,割麻竹筍…中間還要碾小米,薏仁脫殼,包裝,出貨…農忙會一直持續到 9 月」,她說。除了農忙,今年要努力衝的,還有行銷和新的銷售通路。

在南英寄來的禱告信中,她寫著:

上帝賜福我們的堅信:「在自己的土地上找到站起來的機會!」,祂賜福我 們的心志:「在上帝的農園中作上帝的農夫!」,祂賜福使土地重新孕育萬物,更賜福祂的兒女重回大地管家的位份!

我們也祈願,部落今年順利豐收。未來,我們會邀請南英和部落朋友們,來上下游分享更多的農事與作物。(小朋友和豐收的糯小米  圖片提供/劉南英)

[編輯報告] 郁倫的小雞情事

在鳳林的郁倫,主動、熱情的支持上下游,她不只提供禮物,也是我們的作者喔!

郁倫和鍾媽媽是人美、手巧、心好的一對婆媳。鍾媽媽退休後,開始學習種植有機南瓜,加上幾十年在農村練出來好手藝,經常可以看到在美好花生的部落格上,依著節氣、在地物產的不同,這對婆媳巧手做出好多當季美食、加工農產。除了大家知道的手炒花生,還有冬天的臘肉、春天的擂茶、四月的蒜頭、五月的栗子南瓜甜點、六月的漬嫩薑…自年後,鍾媽媽還重拾過去農家的傳統,在自家後院圍籬笆、用竹簍鋪乾草做窩,開始養土雞啦!

郁倫的第一篇文章,就要來說說她們這幾個月的「小雞情事」。

「這馬ㄟ雞仔攏憨憨」,鍾媽媽說。因為現在電孵的雞長大後生的蛋還是電孵,母雞就會忘了怎麼孵蛋,所以,她們要讓這群土母雞們重新恢復孵蛋的天性,然後自己來留種。還有,你知道電孵跟母雞孵的小雞有哪裡不一樣?這些正宗的小土雞,花色、個性都不同…

郁倫將會陸續和大家在上下游分享更多的農事、美食、農村點滴有情的日常生活,敬請期待。(圖片提供/梁郁倫)

[編輯報告] 淑華的田間筆記

歡迎我們的新作者楊淑華的加入。

淑華是美濃愛鄉協進會的工作伙伴,2009年曾赴泰國米之神基金會實習一年。米之神基金會於1989年創立,他們體認到,50年代以降的「綠色革命」因農藥化肥過度使用而使當地農民大舉揹債,地力、生態也遭到嚴重破壞 ,因而主張「最好的土壤是來自森林」,開始在森林採土、培養微生物肥,農民透過觀察蟲害以「草藥」替代農藥來從事防治,同時,農民開始自己採種,培育當地適種的稻米,轉型的有機稻田達數千公頃,維護了農業的生態環境。

回來台灣後,淑華除了繼續投入社區工作,也開始身體力行,投入了無毒耕作的行列。

早在今年四月,和淑華就約定了稿件,請她分享在田間的日常工作。剛收到淑華第一篇文章,標題是「蔬菜採種原來不易」!人在美濃的淑華,究竟是如何經過長長的等待,然後頂著大熱天,和年長的農友– 一位蔬菜種得特別甘甜的伯母– 一起在田間進行蔬菜的採種工作?淑華將陸續以第一手圖文,記錄各種蔬菜抽莖、開花、結籽、採種的過程,敬請期待。(茼蒿的種子  攝影/楊淑華)

[編輯報告] 郁分的有機農場交換之旅

週日收到我們的新作者陳郁分寄來的文章,分享她用五個月的時間走訪了英國五座有機農場的經驗。

在文章中,郁分說:「身為有機農耕的長期支持者,我十分熱衷於人類日常食物對環境及人權所衍生的相關議題 ; 在歐洲當地的國際環保組織從事實習與推廣工作的過程時,我漸漸發現自己所需要的遠遠超於坐在辦公室裡吸收二手資訊,而是希望能夠腳踏實地去認識有機農耕…」

郁分的實際行動,是加入WWOOF (World Wide Opportunities on Organic Farms, http://www.wwoof.org/index.asp),它是一個全球性的非營利組織,成立於1971年,旨在提供有機農場與志願幫忙者彼此相互交流的機會。她共挑選了五座不同類型、規模的有機農場,第一座是位於英格蘭中部,農牧合營、並有林地出租露營的大型農場(約97.5公頃),工作人員約有五十多人,管理制度非常完善。郁分和大家分享了她第一手的有機農耕生活實務。

接下來,還會有不同農場的系列文章,開站後將陸續推出。敬請期待。(圖片來源/WWOOF)

「關注全球南方」思穎的系列觀察,敬請期待!

大家好:

很高興位在泰國的陳思穎,加入成為上下游的作者。思穎現於國際非政府組織「關注全球南方」(Focus on the Global South)實習,「關注全球南方」長期關心經濟全球化所衍生的社會不公情形,並從南方國家或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的角度出發,進行倡議與串連。

思穎今天已經寄來了她系列觀察的第一篇文章,談的是在食物價格上漲、全球糧食危機的威脅之下,「海外搶地種糧」背後的各種問題,包括大量的原住農民牧民流離失所、生態破壞、土地投機炒作等等,讓人感到憂心。

我們很快就會開站,請大家一起期待思穎精彩的系列文章!

 

上下游 期待你的加入!

親愛的朋友們:

經過數個月的努力,上下游已經進入最後的籌備階段。

我們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開設了這個網站,這是我們的一個新的出發,朝向友善土地、永續生態的未來前進。過程中,我們陸續和許許多多的師長朋友、作者、生產者聯繫,得到了很多無私的鼓勵和支持 ; 作者朋友們紛紛開始來上下游的「公田」,認養一塊小小的土壤筆耕。期待在七月中旬,網站就可以正式和大家見面。 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