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» [編輯報告] 懶惰農夫 x 田園藝攻隊

[編輯報告] 懶惰農夫 x 田園藝攻隊

位在台南縣後壁鄉的土溝村,長期以稻作為主業,是台南縣的穀倉之一。

一如台灣許多農村,土溝也歷經了傳統農業式微、人口老化、村落瓦解的過程,直到 2001年,一群年輕人成立「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」,踏出了環境自力營造第一步。04年,南藝大曾旭正老師帶領學生進駐土溝村,透過「為水牛起厝」空間 改造活動,與在地老農、村民一起推動社區工作。

自此,一群南藝大的少年仔在此發芽,也在此扎根。

「從沒錢、沒人、沒材料的原點出發,到積極串聯社區、農地、農人、青年,我們思考著農田產值轉變的可能性」,畢業於南藝大、籌組土溝文化學堂的呂耀 中說,「推動社區型支持農業若是靠一張嘴說,很難讓社區的阿伯阿姆了解,因此我們決定以實際行動,改變居民對慣行農法的信仰。」

今年春天,耀中加入了實際耕作的行列。

租下了一分四的稻田,以自然農法耕作,沒有施用化肥農藥,耀中自嘲是一個「優雅的懶惰農夫」,其實他是很勤快的,又耕又寫。從整地、施肥、坯土、插秧、除草,到 6月22日第一次收割,耀中的耕作筆記,記錄了老農對這個「高學歷菜鳥農夫」的趣味點評:

「阿你這樣是要搬到甚麼時候?種田也要用頭殼!」

「寒流要來了,水要多放一點,不然長在高一點的地方的稻子會冷死」,春寒時,傳宗姆囑咐阿中,天冷要給稻仔穿衣服– 稻子的衣服,就是是映出月色的清水。

「我看(阿中ㄟ稻仔)一斤要賣三萬!」木榮伯說,「你看這區稻仔,搓草慢、灑肥慢、割稻仔慢,所以一斤有三慢(閩南語的慢與萬字同音)。」

種田,讓耀中與援農的年輕朋友們,與阿伯、阿姆產生了許多交集。耀中學得很努力,他說,唯有從頭到尾的耕作一次,仔細記錄每個環節的點點滴滴,才有足夠的對話基礎,與務農大半輩子的農人們討論產業的未來。

懶惰農夫的耕作日誌,是耀中與這群長期推動社區工作的年輕人,對於農村經濟的操作實驗。除了耕作日誌,他們在七月份舉辦 搭呼爽蓋理想 田園工班藝術大競技,號召「愛農村、挺農夫」的青年團下鄉,用藝術行動來為農夫搭建有休憩、乘涼機能的裝置藝術。未來,也會在上下游與大家分享。(青年X農村,創意PK賽  圖片來源/呂耀中)

3 comments

  1. 慧仙 says:

    耀中是南藝大畢業的,留在土溝加入自力社造,也辦講堂、種稻、號召年輕人下鄉援農。照片是這次「田園工班藝術大競技」之女子特攻隊對的活動募集照,有拿鍬的、有拿鏟的,還有各種「ㄍㄟ係阿」,青春爆棚。他們計畫七月十一日在土溝地區擇選十塊農地,讓青年團與主人討論後,展開「搭呼爽蓋理想」田間大競技,然後直接駐地搭建,七月十六日發表。點子相當有趣: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